查看原文
其他

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,99%的中国人都搞错了

2018-02-08 自然的恩典

本文已获授权,来源:拾遗(ID:shiyi201633)

作者:拾遗


留美硕士王猛(化名)的万字长文,上周刷爆了网络,已经12年没回家过春节的王猛,这次发万字长文就一个目的:和父母断绝一切关系。


北大毕业的高材生王猛,为何竟如此绝情呢?


王猛在长文里控诉:“我母亲喜欢按自己的喜好包办我的事情。”


其父母是如何包办的呢?


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,有次班里搞文艺演出,班主任要求大家都穿齐膝短裤,但母亲不由分说地让我穿长裤。从小到大我所有衣服都是父母包办。

我所有社交圈子都在生活的大院里,所有朋友,都是父母认识了解的。


在父母“包办一切”下长大的王猛,读中学了,连鸡蛋都不会剥。上大学后,他更是内向孤僻,老师说:“交流有缺陷,抗挫能力差。”


大学毕业后,他找了个单位,“但因沟通能力和动手能力很差,很多事情跟不上,不得不辞职。”辞职后的王猛选择了去美国留学,留学美国的他咨询心理学老师后,蓦然发现:“我的这些弊病都是父母控制过度造成的。”


所以王猛决定痛下狠心:“我要摆脱控制,重启我的生活。”




在评述王猛绝交事件之前,我先讲一个心理学实验。


心理学家找了很多位妈妈,给了她们每人三个空杯子,这三个杯子,分别代表自己、丈夫和孩子。然后心理学家再给她们一杯满满的水,让她们分在三个杯子里。


实验结果几乎惊人一致:自己和丈夫杯子里的水少得可怜,而孩子杯子中的水占了三分之二。


然后心理学家把妈妈换成爸爸,结果分水的结果依然惊人一致:把三分之二的水倒给了孩子,自己和老婆杯中的水少得可怜。


心理学家得出结论:在中国绝大部分家庭里,亲子关系是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的。


也就是说,家庭关系的运转,是以孩子为中心的。


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,我们丈夫或妻子的属性顿时就变弱了,而爸爸或妈妈的属性顿时就变强了:

我们的头像,变成了孩子的照片。我们的微信名,变成了XX爸XX妈。

我们的周末,变成了孩子的兴趣班。

我们的朋友圈,晒的永远是孩子。

不知不觉,我们就变成了“王猛妈”:

“听妈妈的话,这个学校读不得。”

“听妈妈的话,这个专业未来不好找工作。”

“听妈妈的话,赶紧考公务员。”

如果孩子胆敢违抗“圣旨”,我们就会甩出极具杀伤力的三句话:

“我们都是为你好。”

“我们不会害你的。”

“我们做这些都是为了你。”

不行就生气、发怒、打骂、哭诉,我们大多数人,就这样变成了“孩奴”。



心理学家搞过一个调查:你觉得老公(老婆)重要还是孩子重要?


绝大部分回答是这样的:


“当妈的都会认为孩子最重要,除非不是亲妈。”

“老婆可以换,孩子不能换。”

“肯定是孩子重要,那是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啊,老公不好我可以选择离婚。”


也就是说,大部分中国家庭,都觉得孩子比另一半重要。


于是心理学家通过分析大量家庭发现:


“在一个家庭里,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,亲子关系是配角的,这样的家庭会稳如磐石。而如果亲子关系是家庭核心,而夫妻关系是配角的,这样的家庭就会麻烦不断。”


也就是说:好的婚姻,夫妻关系一定高于亲子关系。坏的婚姻,则亲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。


一个健康的家庭,应该把夫妻关系放在第一位,而亲子关系应该摆在次要位置。如果亲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,就极易引发三大问题。


第一大问题:严重影响夫妻关系。


有这样一个故事:

一位教授让一个女孩在黑板上写下她难以割舍的20个人的名字。

女孩照做,黑板上有自己的亲人、朋友和邻居。

教授说:请你划掉里面你认为最不重要的一个人。

女孩划掉一个邻居。

教授再说:请你再划掉一个。

女生划掉一个同事 ,最后黑板上只剩下四个人 : 父母、丈夫、孩子。

教室里非常安静,同学们静静地看着教授,感觉这似乎不再是一个游戏。

教授平静地说: 请再划掉一个 。

女生迟疑了,艰难地做着选择,她举起粉笔,划掉了自己的父母的名字。

教授的声音再度传来,请再划掉一个 。

女生惊呆了, 她颤巍巍地举起粉笔 , 缓慢地划掉了孩子的名字,之后她哭了,样子非常痛苦。

同学们静静地看着那位女同学,等待她的回答。

女生缓缓地说:“我其实也不知道,我只知道他是陪伴我走过人生最长时光的人,随着时间的推移,父母会先我而去,孩子会长大,早晚会离开我,而能真正陪伴我度过一生的是我的丈夫!”


第二大问题:孩子易成为“妈宝女”“妈宝男”。


去年,2008北京奥运会童星林妙可,在参加北电、中戏艺考时连续落榜。林妙可落榜后,老师这么评价:“18岁了,怎么还像一个小孩子。”“动作神态跟她八九岁时没什么差别。”


为什么会这样呢?我们来看看林妙可有怎样的一位妈妈。


林妈妈无比自豪地说:


起码到现在都是这样,妙可手机密码我有,她的微信我可以看,妙可所有事情都是经过我同意的。


这样“过于照顾和管控”的结果是,“妙可上初三时才学会过马路。”


林妙可艺考为何连续落榜?可以从她妈妈身上找到答案。

2016年,心理学者武志红提出了“巨婴”概念:很多成年人,心理水平是婴儿。


“成年巨婴”主要有两大特征:


共生心理——缺少独立生活能力,生活极度依赖他人。

全能自恋——以为自己是宇宙中心,所有需求都应得到满足。

“巨婴心理,已成为职场不顺的根源!”“巨婴,已成为中国家庭幸福的最大杀手。”而每个巨婴背后,往往都有一个全能的爸爸或妈妈。


第三大问题:严重影响婆媳关系。


武志红讲过他同学的故事,他同学刚结婚没到一月,就开始头痛不已,老婆和老妈经常吵得不可开交。


为什么而吵呢?


吵架的主要动力来自妈妈。从小到大,我一直是她的心头肉,对她而言,我绝对比爸爸重要。但现在我却被另一个女人抢走了,她心里不是滋味,所以总是有事没事就找媳妇的茬。


在经历无数次的婆媳大战后,他终于弄明白了一个道理:


家庭关系中最重要的,应该是夫妻关系,而不是亲子关系。


如果妈妈心目中最重要的人是爸爸,而不是我,那她与我的分离就不会那么难受。相反,她会替我高兴,因为我找到了最爱的人,可以拥有自己的家庭了。


这时,她就会祝福我和媳妇,希望我们从此走上幸福之路。




相反,夫妻关系如果是家庭核心关系,就会给“孩子的教育”带来三大好处。


第一大好处:孩子会学到父母各自的优点。


我大学同学柳兰兰,性格和品德都特别好,全班同学都很喜欢她。有一次,我问她好性格是怎么形成的。


她说:受我爸妈影响。


在她家,父母的夫妻关系就是家庭第一关系。


小时候,我做错事惹妈妈生气,老爸就会骂我:你怎么可以惹我老婆生气!

他俩经常背着我出去旅游,我在微信群里抱怨他俩不讲义气,我妈来了一句:我老公带我出去玩,你谁啊?

晚上一家子看电视,我跟我爸说:我想吃苹果。他板着脸说:自己的事自己做。一会儿,我妈说:我想吃苹果。我爸立马屁颠屁颠洗苹果去了……

在这样一种家庭关系下成长的柳兰兰,就经常思考两个问题:“为什么老妈这么喜欢老爸?”“为什么老爸这么喜欢老妈?”


于是,她就细心观察,以老爸老妈为榜样,学习其各自优点,性格和品性就是这么形成的。



第二大好处:孩子会拥有强大的爱的能力。


1962年,钱锺书和杨绛,带着女儿钱瑗去饭店吃饭。吃饭的时候,杨绛赫然发现:女儿一直在观察其他饭桌吃客的言谈举止。


杨绛觉得奇怪:“你老盯着别人干嘛?”


钱瑗说:


你看,那家孩子的父母在吵架。你看,那家孩子的父母在拌嘴。

我一直觉得父母恩爱的小孩很幸运,因为她见过好的感情是什么样的,从而拥有了对健康的爱的敏锐嗅觉,然后就知道怎么往正确的方向跑。

所以我特别感激爸爸妈妈,因为您们相亲相爱、琴瑟和鸣,所以我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孩子。

在父母恩爱中长大的钱瑗,便学会了怎么去爱一个人一个家庭。


她虽然一生很是坎坷,但在两段婚姻中却都是夫妻恩爱,特别是她与第二任丈夫杨伟成组建新家庭时,杨伟成的两个孩子都正值青春期。青春期的孩子,本来最是叛逆,但钱瑗却用自己的爱“征服”了他们。


钱瑗去世后,继女继子还撰文怀念她:“和母亲钱瑗一起生活的20多年,是我们一生最幸福快乐的日子。”


心理学家诺费奥做过一个调查:


结果发现弱夫妻关系强亲子关系的家庭,

其子女婚姻失败率是强夫妻关系弱亲子关系家庭的三倍,

其子女出现心理问题是强夫妻关系弱亲子关系家庭的五倍。

父母恩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。因为父母的相处模式,是孩子最开始接触和了解爱情与婚姻的入口。


在父母恩爱家庭里长大的孩子,往往会坚定不移地相信爱情。就算单身,也不会丧失对爱情的期待。就算分手,也不会失去再爱的能力。



第三大好处:孩子会拥有强大的独立能力。


去年,众媒体采访高考状元时,发现了两个很有趣的现象。


第一个现象:本以为高考状元的父母都是“孩奴”,采访后才发现都不是。


记者问:“你们是怎样教育孩子的?”

他们都回答:“好像也没怎么教育啊。”

第二个现象:“孩奴式父母”的孩子,不但成绩很难跻身顶级,而且性格也不太阳光。


记者问“孩奴式父母”同样的问题时,他们又是摇头又是摆手,不但自己的苦水一大堆,对孩子的不满也是一大堆。他们始终不明白一件事情:


我付出了这么多,为什么就教不出优秀的孩子呢?


是啊,为什么呢?


我想起了东晋时代的谢安,东晋的达官贵人都无比羡慕谢安:“谢安家的子女儿孙们,个个风流倜傥、才华横溢,就像芝兰玉树生长于阶庭中一样。”


有一次,一个朋友实在忍不住了,便问谢安:“也没见你教导子女啊,他们一个个怎么就成了芝兰玉树?”


谢安说了一句经典的话:“最好的家庭教育,就是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,努力过好我们自己的生活。”




所以,一个家庭要想幸福美满,必须得做好两件事情:


第一件事:要尽早学会和孩子分离。


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,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,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。


父母真正成功的爱,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,这种分离越早,你就越成功。


第二件事:要懂得夫妻关系一定高于亲子关系。


心理学大师荣格说:“父母对孩子最不好的影响,莫过于让孩子觉得他们没有好好过日子。”


所以,对孩子最好的教育,就是父母一定要活得精彩。


-作者-

本文转载自“拾遗”(ID:shiyi201633)一个有趣、有品、有态度的文化生活微刊。

【自然的恩典】新浪微博开通啦!
更多精彩内容,
点击下方“阅读原文”关注
@我是恩典君


你认为在家庭中,

夫妻关系要高于亲子关系吗?

欢迎在文末留言互动~

让大家听到更多的声音!

留一个管道连接你我

长按识别二维码打赏

每天只能一次,一次只能6毛6,让你我共舞

编辑|小水

如果觉得明亮温暖,

那正是你对待世界的方式。

审稿|新芳、阿甘、索影

【自然的恩典亲子成长营2018「爱我中华」【自然的恩典】青少年成长冬令营震撼来袭!

咨询电话:18664806985

【大学生创新创业智慧】你来过,我爱过,这里是我们梦想开始的地方!

咨询电话:13316166086

【空瓶子】全球觉醒游学:70亿人口,每年仅有1万人能去的地方,是你必须去一次的人间天堂!

咨询电话:18824172949

【中华智慧养生营】在健康方面,你自己比老天爷更管用

咨询电话:15371181165

【中华智慧商业应用论坛】2018元旦海南「学习中国」•邀您打开财源

咨询电话:13316166086

点击阅读原文,更多精彩等你来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